在奈及利亞,心理健康一直困在沉默與污名之間。自殺未遂仍被視為犯罪,創傷被輕視為弱點,精神病醫生則極為稀少。對於艾莎·布巴哈而言,這些事實在2014年當一顆炸彈在卡諾爆炸,奪走她親人的生命時變得不再抽象。

那年,她才22歲,剛從加納的大學回來,卻遭遇了博科聖地叛亂將戰火燃至她的家門口。從2009年開始的一波極端攻擊,到那時已經演變成一場非洲最為致命的戰爭之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社會結構遭到了嚴重破壞。她的家庭也在博爾諾與卡諾之間反覆搬遷,成為這波造成數百萬人心理創傷的經歷的一部分。

襲擊後讓她印象最深的並不是暴力,而是隨之而來的沉默。“沒有人在意我們經歷了什麼,”她回憶道,“人們只是告訴我們要忘記過去。”這種缺乏交流的環境對她來說與戰爭本身一樣具有破壞性:哀傷沒有人命名,創傷無人關注,沒有共同的語言來理解這一切。

在遭受襲擊後,艾莎放棄了她父親期盼她從事的人力資源或金融業務,她選擇攻讀諮商心理學,並前往國外攻讀碩士學位。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毒品康復中心工作,因那是為數不多的結構化心理健康工作之一。但危機遠不止於此。在內部流離失所者(IDP)營地,重新安置本身使創傷更加複雜,她開始培訓教師和醫務工作者作為臨時諮商人員。這種想法很簡單:當精神科醫生稀缺時,培訓受信任的社區領袖,讓他們能識別預警信號、提供支援並將人們連接到專業的醫療服務。

這激發了《陽光系列》的誕生。它的模式反映了類似的邏輯:在沉默存在之處,創造語言;在專家缺席之時,建立在地能力;在污名持久的地方,讓對話正常化。

她依然記得在卡諾的一次中學研討會上,一位少年在一場關於憂鬱症的課程後站起來說:“我以為我只是懶,沒想到這原來是一個病症。”對艾莎來說,這證實了戰爭所揭示的現實:危機不僅僅是缺乏醫療,更是缺乏開始交流這些問題的正確語言。

經過17個月的規劃,布巴哈在2020年1月將她的想法予以形式化,成立了《陽光系列》,並將其設立為社會企業:能付費的人為無力支付的人提供補貼服務。由於僅靠收入並不足夠,她還創立了一個姊妹非營利組織Idimma,以獲取補助金,把二者聯系在同一個擴大心理健康關懷的使命之下。

她最大的突破來自於廣播。市場調查證實了奈及利亞人早已知道的事實:廣播仍然是國家最民主化的媒介,預計到2025年可達到1億3千萬奈及利亞人。在農村地區,這是全國四成八的人口集中在的重要地,FM電臺依然是最可靠的資訊傳遞渠道,可以承載健康宣傳和政治資訊,而電視和網際網路卻無法做到如此。

於是,在2022年,她的小組推出了奈及利亞的首個心理健康廣播劇,每集15分鐘,以真實情境改編劇情,並在如Capital FM、Kiss FM及Rahama Radio等電台播出。在其中一集中,一位角色於遭綁架後與自殺念頭掙扎。每次播放結束時,都會發布112緊急熱線的資訊,此熱線是奈及利亞政府設立的非洲最大的自殺預防熱線,她注意到:“這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未曾完全實現過。”

每當連續播放數集中時,呼叫數量迅速增加,常會在單次播放中接到十多通來電。為了接觸較年輕的城市受眾,《陽光系列》的劇集中還上傳到了Spotify上,但對比明顯。雖然Spotify在奈及利亞每日串流量已經達到13.5百萬,主要為年輕一代使用,但在被流離失所的社區,廣播依然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陽光系列》同樣避免了僅僅停留在意識提升的陷阱。每一次研討會都被記錄下來,反饋被追蹤,對教師和護士就其現實世界中的達成效果進行跟蹤。“若一位醫務工作者在營地內接受訓練,”布巴哈解釋道,“我們就知道他們看見了多少人,哪一種症狀最常出現,以及怎樣調整下一次的培訓。這就是怎樣擴大影響規模的方法。”

這種將故事講述與材料數據結合的方法已經吸引了全國媒體的關注,甚至影響了政策。不只是112熱線和2023年的心理健康法律,艾莎本人還通過聯邦衛生及社會福利部於2023年成立的國家心理健康技術工作組進行了貢獻。該小組已制定了奈及利亞首個國家心理健康和自殺預防政策,正被逐步應用於全國36個州,以改善逾四千萬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在奈及利亞,信仰幾乎影響著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該國約67%的人口是基督徒和穆斯林,並且超過七成的人每週參加宗教活動。而在北方,廣播講道和伊斯蘭法庭常為健康和社會規範設下基調。這種深植的影響將自殺和心理健康的污名強化,在那裡,非宗教的聲音難以產生足夠的影響。陽光系列嘗試著透過這些網絡而不是繞過它們運作。牧師、伊瑪目、教師、傳統領袖被訓練擔任臨時諮商員,學會識別症狀和轉介病人。“我們解釋心理健康問題不代表弱點或靈性低落,”艾莎說。甚至在之前的廣播劇中,一位牧師進行了療程治療,從而於信仰背景下給求助開正視鏡。

仍然有眾多困難未決。自殺未遂仍被刑事定罪,這意味著撥打112熱線的人面臨被視作罪犯而非患者的風險。救護服務有限,污名深重,很多社區依然將自殺看作是一種罪過。將自殺未遂非刑事化的程式正在參議院討論中,這是由心理健康影響集團(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Advocacy Group)推動的倡議之一。這只是將法律與真實生活更進一步對齊的一步。

在關注的創業者中,今年2025,艾莎加入了拉各斯的中期企業創新促進計畫中心 Cascador。她以懷疑的心情而來,但帶著更敏銳的成長思維離開。“Cascador讓我開始不單以一位倡導者,而是以建設者的身份思考,”她表示,“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響應的不僅是故事,還有數據。”

這種觀念的轉變成為《陽光系列》下一階段的核心。企業正在擴展到超越研討會和熱線,成為全套數字化平台:一個將患者與臨床醫生聯結的移動應用,有24/7提供支援的人工智慧驅動。從訓練中收集的數據將被匯總為流行病學研究,生成無名化的見解以便可以用作政策參考,並且最終在市場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

但艾莎的遠景不僅僅局限於技術面。《陽光系列》正在協助聯邦政府將新的心理健康法案推廣至奈及利亞的36個州,並於國家層面參與了自殺預防框架的制定。她的五年目標包括與100家企業客戶,20所大學合作並訓練5000名初級諮詢師,並將應用程式擴展至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僑胞市場。

對她來說,成功的衡量標準不會是媒體報導或融資輪次,而是卡諾、拉各斯,甚至休斯敦的青少年能否流暢命名自己的心路歷程,在無恥感的狀態下找到支援,並最重要的是,成功倖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