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時代快速變遷,廣告行銷面臨著指標訊號減少與消費者路徑追踪困難的挑戰,然而全通路協作仍然在此環境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全通路協作的實際意義

許多市場所謂的全通路行銷,實際上僅止於多通路,意即大量頻道活化卻缺乏統一的整合策略。在一個媒體形態日益碎片化的世界裏,僅僅依賴多元通道的曝光顯然不夠,挑戰源自於如何協調這些信息,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片段化信號與協作需求

隨著身份信號的逐漸消逝,消費者旅程變得越來越糾結難辨,行銷人員必須轉變思維,不僅要知道消費者在哪裡,更需要了解他們如何在不同通道之間移動及促成行為反應的因素。

互聯數據的重要性

互聯數據是實現有影響力結果的重要一環。盡管程序化技術允許我們在每個螢幕購買曝光,但這並不代表每個通道可協同運作。許多行銷活動依然陷於獨立渠道執行之中,以各自為營的策略、KPI以及衡量計劃進行。

這種分裂式的方法導致目標重複曝光以及信號遺漏,無視每個廣告在用戶旅程中的具體意義。有效率的行銷活動需要對目標受眾在各類環境中行為模式的清晰認識,這意味著將全通路計劃基於預測性的真實數據而非建模ID。

最近的創新實例

以Blis為例,這是一間行銷企業,將T-Mobile設備上的App使用數據整合進其需求端平台,給予行銷人員接觸超過1.3億名用戶的決定性、安全的隱私洞察,一層層加入運動和購買行為數據,使得線上與離線的消費旅程一覽無遺,更準確地識別目標受眾並進行全通路操作。

何謂有效的全通路協作?

真正的協作意味着在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生活的每一刻,以最合適的時間、在最合適的屏幕上,向其展示最具相關性的訊息。

以一家零售商的回校促銷活動為例,消費者可能會在晚上看到一則串流平台上的品牌認知廣告,中午在手機應用程式上收到提醒,並在本週晚些時候走過商店附近的數位戶外屏幕。廣告的時間安排和展示環境都至關重要:一天中的時間、地點、消費者行為以及過往互動經驗都應該考慮在內,來決定何時何地展示下一則訊息。

協作的效益與挑戰

在訊號流失加劇和傳統標示器逐漸消亡的情況下,行銷人員已無法依靠拼湊而成的策略。全通路協作能夠解決當前傳媒混合的碎片化問題,並在保持精確性和相關性的同時釋放擴展規模的潛力。

未來展望

全通路是開端,重點在於了解每個通道在整體策略中的定位,確保每個環節協同運作,邁向一致的協作策略。透過將媒體活動根植於真實世界的行為,行銷人員可以不再滿足於無關聯的養眼曝光,而是推動協作結果。具備適當數據基礎、合適工具及信號指標的活動有望成為表現高效推動力。

總結來說,單靠每處曝光並不足以在今天取勝,行銷人員需具備真實目的性地展示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