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卡優·艾烏奧索(Bukayo Ewuoso),Pisi 公司的業務主管,回顧了他的領導之路,揭示了其獨特旅程中的關鍵時刻和決策,如何推動他成長、適應和迎接挑戰。從選擇挑戰自我的角色到領導多元化的團隊,布卡優分享了他過程中所學到的寶貴課程。

如果將職業旅程比喻為一部電影,它的標題會是什麼?為什麼?

老實說,我的職業生涯讓我想起《復仇者聯盟》。這很像任何一位復仇者,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技能或專長,但他們只有在團隊合作時,才真正找到了自我。這種團隊工作和自我發現的結合讓我感同身受。

於我而言,參與社群、嘗試不同的角色,以及在學習中成長,就是我自我發現的過程。就像復仇者聯盟一樣,我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但通過做不同的事情並成為更大計畫的一部分,我沿途找到了方向。

您曾在行銷、品牌策略和產品開發等領域工作過,您是如何進入科技產業的?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

這開始於我還在拉各斯大學時期,而真正啟動我旅程的是我參加了一次 Google 的 Digital Live Bytes 活動。這次經驗為我開啟了數位行銷的世界。

從那裡起,我開始自學及參加如 Google Digital Garage(現在的 Skillshop)等線上課程,逐漸獲得技術技能。在大學三四年級時,我開始作為社群媒體經理工作。我學的是房地產,但從未實踐過,所以我知道那不是我想走的路。

畢業後,還沒進入 NYSC 時,我的課程顧問邀請我到學校的研究中心 CHSD 工作。在那裡,我管理網站內容、推廣研討會、處理電子郵件行銷並培養受眾。這段經歷設定了我後來所有工作的基調。

從 CHSD 之後,我轉到 Hotfm Lagos 的數位角色,直接向總經理和執行董事報告。我帶領一個小團隊,幫助公司從傳統轉向數位。接著,我到 LDM 去管理社群平台和電子郵件行銷,並協助擴展他們的 YouTube 頻道。然後我加盟了廣告技術公司 Eskimi,在那裡我了解了商業與行銷的交集,也學到帳戶管理,在那段期間我身兼數職。

如今,我在 Pisi 領導一個新業務部門,專注於廣告,他們要求我從頭開始建立一切。這一年多來,我們組建了團隊、進入市場,並成為一個新興力量。

在我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志願者工作和社群參與,如參加 DigiClan,都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從未僅僅通過申請而獲取工作;每個職位都是經過曾在社群或與我一起擔任志工的人推薦而來。那份網絡相當強大。

奇妙的是,我一直被科技吸引。我原本想學習軟體工程並創建遊戲,但當時在奈及利亞並沒有提供這科。最接近選項是電腦科學或工程學,但用紙筆寫程式碼實在不對勁,因此選擇了不同的路。

我進入科技領域並不是抱著典型的「我想要一份科技工作」的心態。我對科技有真正的興趣,而數位行銷是我進入的突破口。最終,它讓我更加深入地進入科技領域,而今天我就在這裡。

您職業生涯中做過的一個非常規決策是什麼,它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當我從 LDM 轉到 Eskimi 時,我其實接受了減薪。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但卻是非常有意義的選擇。

吸引我到 Eskimi 的是學習商業方面的機會。首先,它是一個全球公司,意味著我可以瞭解行銷和策略如何在不同市場運作。其次,這個角色處於行銷、商業和銷售的交會處,因而我有機會以直接影響營收的方式應用行銷知識。我正在創建數位策略,管理客戶帳戶並學習如何擴大交易規模,從 5000 美元到 7000 美元,甚至 1 萬美元。當時我的年組合約約 300 萬美元。

第三,是有明確的成長空間。我將其看作一個明智的取捨:短期在財務上退一步,以獲得長期在技能、視野和職業生涯路徑上的槓桿效應。事實證明這很值得。最終,我的薪水追上甚至超過之前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我獲得了扎實的商業賺錢理解。

我在多個行業工作,包括 FMCG、金融科技、傳統銀行、初創企業甚至加密貨幣,並管理了幾個國家的專案。那樣的曝光是很少有的。所以我沒有絲毫遺憾。我不為收入而優化,而是為學習而優化。回頭看,那一決策成就了一切的差異。

您建議非洲年輕專業人士如何看待專業化與通才的取捨?

我經常被問,年輕人應該在職業生涯早期專業化嗎?坦白說,我不認為這是必須的,至少不在一開始。當你剛開始時,重點應該放在學習、探索和找出自己喜歡什麼及自身的自然才能。太早專業化可能會把你關在某個框架中,而你還不清楚外面的世界。

我總是說你早期的職業生涯就是自我探索。試著去做不同的事情。這不意味著每三個月就換工作,而是允許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角色,學習並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對我來說,我從社群媒體管理開始,然後發現自己需要為網站寫內容,所以學了內容寫作。這讓我進入 SEO,從 SEO 轉到了付費廣告、產品行銷,然後進入了程式化。我不斷跟隨注意到公司中的缺口,而每一個缺口都是機會學習新技能。

我根據團隊需求和公司價值學習,也開始進行研討會、做演示,學習溝通及公共演講。這一切形塑了我的信心讓我變得更加多才多藝。有人說我是通才,但我更認為自己在不同領域建立了專長。我可以在需要時做深入、專業的工作,因為我曾實實在在做過這些事。

真正的轉折點來自你工作五到七年後。那時你開始看到更明顯的自身興趣和優勢的模式,也有更好位置去決定:我想在某一領域內成為專業人士還是朝管理或領導路徑發展?這一決策應該基於你的經驗。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年輕人並疑惑專業化與通才之間怎麼選擇,我會說現在暫停這場辯論吧。專注於能帶來價值。問自己,「我可以在哪個團隊或公司作出更多貢獻?」旅程會自行成形。當你需要作深入探索時你會知道,到那時,你會有比以前更強的基礎可依循。

人們總以為您的旅程中有什麼容易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根本不是?

人們以為公開演講或銷售對我輕而易舉,但事實上一開始根本不是這樣。我記得早期當我在銷售電話中完全卡殼的那些日子。我總是緊張,不斷重複自我,時常「嗯」和「呃」,只祈禱不要搞砸我的推銷。我必須學習與拒絕相處,真的很熟悉聽到 "不"的感受以及不要想太多。

隨著時間,我開始學會更好地表現自己。我不只是即興表演。即使現在,當我有演示要做或課程要教導時,不論是現場還是虛擬,我都會做好準備。我練習我的投影片,不是背誦它們,而是去理解我想如何講故事。我知道每一張幻燈片的意思、想把故事與之聯繫在一起、在哪個地方停頓以產生影響,以及我希望觀眾帶走什麼。這種準備讓一切隨心所欲。

是的,我可以在需要時即興演出,我可以隨上電話會議或參加小組討論並分享即時的見解。但當涉及結構化的公開演講或推銷時,其背後有個過程。

我也非常感激與我共事過的人們,比如烏切奇和丘克斯。我很幸運能有一位在銷售方面非常厲害的老闆,我參與了她的通話,觀察她如何處理反對意見並學習如何構建具有說服力的提案。然後,她會讓我有機會主導部分的演示。那種實習式經驗才真正幫助了我的成長。所以不,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時間、努力和向正確的人學習。

您在招聘人才時主要看重什麼?

除了技能評估外,還有三個主要因素是我向來關注的。 [

第一是好奇心。這個人有多好奇?在我們的產業中,特別重要,因為事物總在變——工具、科技,甚至是我們工作的方式。你必須是一個不僅對變化持開放態度,而且積極尋求理解和適應的人。

第二是靈活性和適應能力。我觀察他們如何應對改變,不論是組織變革,行業風吹草動,或是內部新流程。他們是死板且固定在「這就是我們一直的做法」的心態,還是時時準備去實驗、新方式,並在某件事不起作用時進行調整?這種心態至關重要。

第三點是我所謂的可靠的學習能力。這仍然與好奇心相關,但關於這個人願意學習和成長的穩定性。技能可以教授;我可以培訓某人工具、系統或工作流程,但我不能教你變得好奇或在改變時採取行動。這些軟技能對我來說是非談不可的。要麼你帶著這種心態進來,要麼你就會在我們的環境中掙扎。

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您隨著職業生涯的發展賺得更多?

工作場所中最被低估的一項技巧,就是簡單的「詢問」——更多錢、更多明確、更多成長。很多人因此退縮,因為說實話,誰也不喜歡被拒絕。這不是文化的問題,它就像是人性的一部分。しかし那導致我們通常低估自己,即使我們正在創造真正的價值。因此,對我來說,我始終鼓勵人們要問,但不要盲目行動,要做好充足準備。

我首先推薦的是,保持一個持續的成果記錄。每當達成或超過某個 KPI,對某個專案做出重大貢獻,或獲得來自經理或同事的正向反饋,務必要記錄下來。建立一個證明的文件夾。這將成為你的談判的籌碼。因此,當提出加薪或晉升要求時,你用的不是「我覺得我值得更多」這樣的說辭,而是「這是我所完成的事情。這是影響力。」

接著,了解你工作是如何(不論直接還是間接)與公司業務連接的。如果你是做銷售或績效行銷的,那是很容易追蹤的。但如果你在品牌端或沒有收入角色,例如 SEO 或品牌行銷方面,你必須更進一步。例如,你也許支援了一場增加品牌曝光度的行銷活動或促成了更多合格的潛在客戶進入管道。與擁有直接指標的團隊合作,像銷售,確認你的貢獻被認知並與結果掛鉤。檢查 CRM 資料、潛在客戶來源、勝率或轉化比率,追踪你努力所帶來的不同。

如果你的影響較為間接,例如通過需求生成或品牌提升,追踪一下諸如更多次的品牌提及、情緒分析的改善或在各觸點間的更高互動。你所參與的活動是否提升了品牌記憶度?是否縮短了銷售週期或使代表更易成交?這類間接的屬性也很重要。這不只是關於收入,也是關於影響力和結果。

除此之外,與你的經理提早商討這話題。詢問你需要做什麼才能邁向更高的層級。你將對哪些 KPI 或結果進行評估?接下來三到六個月成功的標準是什麼?一旦你有了這些清晰的資訊就有了明確的路線圖,且當你完成這些,你可以自信的回到談判桌。

我已使用過這種方法並幫助他人做到相同的。而且是的,有時候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但至少,那不是含糊其詞,是清晰地帶方向,讓你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然後你就再回去,提升改善,再次嘗試。


想了解更多這類職業故事嗎?訂閱 Level Up 通訊